建校50余年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F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等四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今天的海南大学,日益发展成为祖国最南端的一所重点名牌大学。
学校现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100多亩。海甸主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滨海抱湖,海水入湖,湖海交融,椰风海韵,形成奇美亮丽的热带风光,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88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240余人,留学生150余人,培养留学生2000余人。
服务国家战略 谱写辉煌历史
建校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两院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以深厚的爱国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奠定了学校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名“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为了打破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经中央批准成立的以橡胶和热带农业为主攻方向、特色鲜明的农业部属高校,是海南省内唯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权的大学。她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原名“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的“双子星”。建校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两院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以深厚的爱国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冲破了国际上认定的北纬15。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植胶禁区”,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神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纬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奠定了学校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为热区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央领导亲切关怀 省部共建促学校发展
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是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坚强后盾,各项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学校整体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海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海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学校取得的发展成绩和确立的发展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要求学校抓住“211工程”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在科学研究上创造更高水准,在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支持学校加快发展,2008年1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亲临学校出席建校50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与卫留成书记、罗保铭省长一起为“211工程”建设项目奠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文化部部长蔡武等部委领导先后到校视察工作,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新海南大学成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2007年9月,新海南大学刚刚成立之初,省委书记卫留成就在教师节前夕到学校亲切看望师生并作重要指示,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省长罗保铭在国庆节前夕带领省政府有关厅局和海口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到学校现场办公,妥善解决了办学用地、职工集资住房、人才引进等重大问题,同时决定追加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在省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和海口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利用1亿元追加资金和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努力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
从2009年起至2011年,省政府每年追加1亿元财政资金,雄心勃勃地力图打造中国最南方的“211工程”重点大学。2010年,省政府还专门划拨了1亿元财政资金,顺利回收旅游学院,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社会合作办学的摩擦纠纷,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学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还积极推动学校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的深度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学校发展提速。
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天津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签订了对口合作协议;同时,学校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协议。在高水平大学的助推下,学校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大力加强基本建设,打造一流的办学条件。目前竣工的项目有第四教学楼,在建的项目有中日友好交流中心、第五教学楼、社会科学学科群楼、理工学科群楼、思源学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热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科群楼,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亿元,建成后意味着主校区建筑面积三年内增加了一倍。同时,为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正在一线海景位置建设上千套教师公寓,引起了国内外优秀中青年学者的高度关注,高层次人才蜂拥而至,真正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质量是立校之本。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依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不断整合学科优势,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的海南大学整合和强化了原两校的学科优势,针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确立了“热带、海洋、特区”三大特色方向,构建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设有四大学部、20个学院(部),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0个海南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海南省工程中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75个、本科专业7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
学校紧密结合海南实际和学校特点,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推出冬季小学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1月份,推出冬季小学期,广揽国内外人才,吸引名师大家到学校授课讲学,让学生不出校门直接享受到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2008年和2009年的冬季小学期先后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30多所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的48位一流专家学者来校授课讲学,如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克威博士为研究生讲授《新药研发进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平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光纤通信概论》,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博士生导师马纪新教授为研究生讲授《计算机前沿技术》,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推行文理科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从入学的新生中选拔文、理科优秀学生各30人,组成文理科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实验班实行导师制,由学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科学制定实验班培养方案,规范实验班授课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对实验班学生的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坚持高标准,鼓励冒尖;实行淘汰制,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及德智体综合考评筛选,不合格学生将转出实验班。目前,实验班学生学习氛围浓厚,2008级实验班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98%,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65%。同学们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已有36人次获校级以上奖励;2008级理科实验班学生在首届“和氏璧化工”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银奖、铜奖和优胜奖各1项,在学校组织的2009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主题班会中获得全校一等奖。此外,2008级实验班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和教务管理系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成立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完善督导机制,加大督导力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率;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与对口支援高校天津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从2010年起,海南大学将每年从入学新生中选拔20-50名优秀学生到对口支援高校天津大学插班学习,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7个专业领域实施“1+2+1”培养计划。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作为海南省唯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校,2010年学校共推荐了335名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中150名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校外的46所高校或科研单位,180多名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的硕士学位。在推荐到校外的150名学生中,对口支援高校天津大学18人,中科院11人,985高校100人,占外推学生的74%;非985的“211工程”高校24人,占1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大学生创新院,每年拿出10万元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组建1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5年学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等5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两校合并后生源质量大幅提高。2008年,全国有22个省份录取考生的第一志愿率达到100%,远远超过原两校的比率。2009年起,学校在全国29个省(区、市)一本批次招生,大部分省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均超过该省最低控制分数线40分以上。2010年,学校继续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生源的力度。同时,为了吸引海南当地优秀学生进入本地的“211工程”大学,更好地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海南大学从今年起,对高分入学的海南本地考生,将获得相当于大学四年学费总额的奖学金。
――加强职业指导,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优秀毕业生遍及海内外,他们当中有杰出科学家、政府高级官员、大学校长、著名学者、企业家等等,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郑小波,美籍国际著名科学家林辰涛,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顾问、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姚树洁,知名经济学家何帆,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内容。通过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创新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人才体系逐步完善,对学校的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学校确立了“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的办学理念,在融合原两校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全校教职工达到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80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贴专家等各类优秀专家250 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整体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神州学人等重要媒体面向海内外进行大力宣传,重金聘请“长江学者”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何朝族教授担任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责任教授,引进包括海外博士在内优秀人才70余人;培训各类在校教师300人次以上;选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70多人,为学校“211工程”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组建特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突出“热带、海洋、特区”三大特色,牢抓住“211工程”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热区和海南的区位优势及资源条件,围绕热带农业、热带植物资源和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材料科学与化工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检索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开发与管理、生态与环境保护、特区法制与公共管理研究、海南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新组建了多支科研团队,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其中,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支持经费高达1000万元,个人年薪30万元;热带农业、海洋生物、化工材料等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年津贴不低于10万元。这些措施为吸引人才、凝聚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海南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学校紧跟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大一高”战略(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和高技术支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着眼于洋浦保税港区、航天发射中心等事关海南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建设项目,调整和凝练学科方向,培植科研创新团队。并校三年来,先后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215项,资助经费1.14亿元,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及部委项目201项。
――设立教师科研基金,大力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为提高专任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按每年人均每位专任教师1万元的额度设立科研基金,2009年安排了100余个科研项目供教师申报,鼓励教师全方位、有特色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学校还与海口市政府联合建立了知识产权站,为教师开展研究和发明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海南省正在编制的科技规划和许多行业规划,都是海南大学教师积极参与进行的,海南大学正在日益成为海南发展的重要智囊库。
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贡献力
在讲究个性化的时代,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高扬的旗帜,抓住了特色也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存权。
想国家之所需、社会之所求、实际之所用,学校积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服务,带动科研水平的提升,培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能力和贡献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作为海南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最为集中、办学规模最大、覆盖学科专业最为广泛、科教实力最雄厚的高校,海南大学牢牢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目标,瞄准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重大发展课题,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构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召开海南大学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研讨会。明确海南大学在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提出海南大学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着手制定海南大学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实施方案。
――与南开大学联合成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一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的高端人才优势和我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努力解决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积极培养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和汇聚更多国内外专家参与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来,真正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办成高水平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重要而可靠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与相关单位联合成立“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海南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目标,积聚优势人才和学科资源,召开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专题研讨会,为海南构建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展经济政策和产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研究院是海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智囊库和技术支撑平台,学校作为研究院依托单位,正在动员全校科研力量,加强整合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科研力量,为研究院开展低碳经济研究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将海南建设成为环境一流、生态良好的热带滨海度假圣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顺利回收旅游学院,为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大学顺利回收了原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旅游学院,理顺办学体制机制,注入国际合作办学元素,为推进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凝练学科和专业方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需求,调整和凝练学科方向,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增设了“高尔夫”等方向,从人才培养上充分考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长远需要,真正把海南大学打造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各类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专门成立以服务海南发展为主要职能的科技开发部。学校紧紧瞄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专门成立科技开发部,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00亿元,学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力得到快速提升。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汇集资源构建办学新格局
面向大海、开放办学才会有开阔的视野,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活跃带来办学的活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以更加开放的国际眼光,全方位构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新格局。与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现有“1+2+1”、“2+2”、“3+1+1”等多种形式的培养计划。创新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每年选派上百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学习深造。作为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全国22家华文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在校留学生150多人,先后培养了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余名。
广大海内外乡亲、琼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捐资兴建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校门、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捐赠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设立了多项科研教学基金、学生奖(助)学金和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香港著名企业家邢李火原 先生捐赠建设的思源学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将成为国内高校少有的大型学生活动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和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华大学校友、北京健坤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先生捐赠300万元奖学金和教师培育基金,对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学府进修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南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学校的建设,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乘势合并开新局 奋力跨越谱新篇
面向大海,给每一个海大学子放飞成长成才的梦想,这是全体海大人的共同期盼。
新的海南大学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在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即将发布的大好时机,抢抓机遇,着眼于“211工程”大学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学校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海南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教学研究型重点大学,成为引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海口品牌:http://mp.ppsj.com.cn/hainu
相关类别: 大学 教育 211工程大学
发源地:海南 > 海口
关注度:200
更 新:2021-5-29
115文库 » 海南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