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之补气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部分药物又归心、肾经,以补气为主要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的虚衰。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等具体功效。
在中药中,有一味中药,被称为“百药之王”、“药中国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它就是甘草,今天小慈带您详了解一下甘草的神奇之处~
来源: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本品气微,味甜而特殊。以皮细而紧、外皮色红棕、粉性足、味甜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相关名字: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皮草、棒草。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主治病证: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本品甘能补虚,归脾胃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因其作用和缓,故多作辅助药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共成补脾益气之剂,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
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如《伤寒类要》单用本品治伤寒心悸,脉结代者。若属气血两虚所致者,常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补气养血药配伍,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本品还长于解毒,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生用药性偏凉,能清解热毒,可用于多种热毒证。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临床更多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治热毒上攻,咽喉肿痛,若红肿不甚者,可单用,或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红肿较甚者,宜与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解毒利咽之品配伍。
4.咳嗽痰多
本品甘润平和,归肺经,能祛痰止咳。随证配伍,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如治风寒咳喘,可配伍麻黄、苦杏仁,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肺热咳喘,可配伍石膏、麻黄、苦杏仁,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治寒痰咳喘,可配伍干姜、细辛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治湿痰咳嗽,常配伍半夏、茯苓等药,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治肺虚咳嗽,可配伍黄芪、太子参等药。
5.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甘能缓,又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的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相须为用,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6.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品甘平,药性和缓,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如白虎汤(《伤寒论》)中与石膏、知母同用,以防寒凉伤胃;四逆汤(《伤寒论》)中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防温燥伤阴,并可降低附子的毒性;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与大黄、芒硝同用,以缓其峻下之势,使泻不伤正,并缓解大黄、芒硝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中与人参、黄芪、熟地黄等同用,以调和脾胃,使补虚药效缓慢持久;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中与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等同用,又能协调寒热,平调升降。
此外,本品对药物或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送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用法用量:煎服,2~ 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益气复脉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鉴别用药:
生甘草和炙甘草
生甘草为甘草切片,直接晾干。生甘草清热解毒力略强。
炙甘草是生甘草进行切片,后用蜜炙法炒至黄色或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炙甘草补益之力更强。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甘草皂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三萜类,甘草黄酮、异甘草黄酮、甘草素、异甘草素等黄酮类,还含有生物碱、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少量的挥发性成分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甘草皂苷不得少于0.50%,炙甘草不得少于0.50%;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0/0,炙甘草不得少于1.0%。
2.药理作用:甘草次酸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类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抗溃疡的两大主要活性成分。甘草水提物、甘草次酸、甘草的黄酮部位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甘草水煎液、甘草浸膏、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总黄酮等均可降低肠管紧张度,减少收缩幅度,具有解痉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及甘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此外,甘草有抗利尿、降血脂、保肝和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延伸阅读 ·
临床中医有句俗语“十方九草”,形容中医师使用甘草之多,古方中采用甘草者平均不少于50%,如《伤寒论》113方中,用甘草者70方,占62%;《金匮要略》203方中有88方使用甘草,占44%。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处方中,含有甘草的处方153方,占70%。可见古今中外中医界对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他任何一味中药无法相比。
甘草苷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新冠病毒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但病毒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靶向器官比如肺部,导致呼吸衰竭。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迫切想寻找一个物质,既能够抗炎症风暴,又不抑制免疫,最后找到了甘草酸,也为缓解此次疫情症状作出了贡献。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115文库 » 中药中的“国老”——甘草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