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忌讳“随”字?杨坚忌讳“随”字的理由详解

  隋文帝杨坚,出身于上流社会,是北周武帝时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儿子。他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很忌讳“随”字,那么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忌讳“随”字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树底下好乘凉,杨坚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十六岁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杨坚小小的年纪就当了那么大的官儿,其实,这也不仅仅因为他是“官二”的缘故,主要还是杨坚从小就显示出了其聪明才智和卓尔不群的政治智慧。杨坚觉得,他老爸一生也不过熬了个“公”——随国公,上边不是还顶着个“王”和“皇”吗?他实在心有不甘。为了夺取北周政权,他先给自己铺平了政治道路。他抓住太子选妃的大好时机,搞了一个政治联姻,将他的大女儿杨丽华嫁入了天下最高的门槛儿——宫里,做了太子的老婆。这样一来呢,杨坚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未来掌门人的老岳父。


  再说周武帝谢幕以后,杨坚的女婿立刻便接了班,这就是周宣帝,杨丽华直接晋级为皇后。杨坚这个准岳父立刻被拜为最高军事总司令(上柱国)。最后,逐步发展到全权处理朝内日常政务。由此可见,杨坚的政治手腕非同一般啊。杨坚的智慧还在于低调,不张扬,是属于麦糠下面走水的那种,不声不响,却暗流涌动。为了及早逼近那把金交椅,他不露声色,步步为营,不断积蓄、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势力范围。首先,他用计干掉了五个亲王,从根本上解除了核心力量的威胁。在对待地方武装方面,他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实在不能争取过来的,就一不做,二不休地除掉。他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彻底把北周的政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那咱再看看他是怎样坐上那把“椅子”的吧。宣帝本就是没有什么事业心的酒色之徒,他很想享受当太上皇的滋味,所以,早早地就立了一个小接班人——静帝,宫中大小事务还是由杨坚打理。不久,宣帝就一命呜呼了。杨坚见机会来了,就找人替小当家人写好禅让书,再由朝中大臣恭恭敬敬地捧着送到他家。他为了避免人们说三道四,还假意推辞,瞧那个装的,活像真的一样。没办法,静帝人单势孤,只好再次下发文件,杨坚这才“不好意思”地接受了。

  杨坚当家以后,觉得能坐上这个位子实在不易。因此,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躬行俭朴,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他最忌讳的那个“随”字的字义。因为先前杨坚等于是子承父爵——随国公,后来他才进封为随王。但父一辈,子一辈的,不是“随”着公,就是“随”着王,都是跟在那个“皇”的屁股后边,所以,他认为这个“随”字的字义不好,而且是他一直以来最纠结、也最忌讳的字义。

  杨坚之所以纠结,是因为“随”字左边的“耳朵”和右边的“有”都不错,“有”“耳朵”就有“头”啊,谁不喜欢当“头儿”呢?何况这个“随”也曾经给他带来过鸿运,那就是世袭了他老爸的爵位,这是打着灯笼找不到的好事啊。但他又转念一想,可中间这个“走之”寓意不吉利。好不容易刚刚坐稳的椅子,哪能又随之而走呢?现如今,自己当家,以后儿子孙子等都要当下去,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最终决定,既然“随”(古汉字)字的本义不好,我索性把“走之儿”砍了去,不就万事如意了。于是,“随”就成“隋”了。如果一个字的字义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命运的话,那隋朝也就不会毁在隋炀帝杨广的手上了。关键是看你选择走什么样的路——或正,或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15文库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忌讳“随”字?杨坚忌讳“随”字的理由详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