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的简介
7108草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药材名称:
草豆蔻拼音:
CǎoDòuKòu别名:
豆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从新》),大草蔻(《药材资料汇编》),偶子(《中药志》),草蔻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门:
种:
草豆蔻界:
植物界科:草豆蔻的简介。
姜科纲:
单子叶植物纲目:
姜目草豆蔻的简介。出处:
《雷公炮炙论》来源草豆蔻为婪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秋季果实略变黄色时采收,采得后晒至八、九成干,剥去果皮,再晒至足干。或将果实用沸水略烫后晒至半干,去其果皮,再晒至足干。宜置阴凉干燥处。
原形态草豆蔻,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壮,棕红色。叶2列,具短柄;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0~55厘米,宽2~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疏毛或光滑;叶鞘膜质,抱茎,叶舌广卵形,长3~6毫米,密被绒毛。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梗长30厘米,密被黄白色长硬毛;花疏生,小苞片宽大,长2.5~3.5厘米,外被粗毛,花后脱落;萼筒状,长约2厘米,外被疏柔毛,一边开裂,顶端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长约1.2厘米,上部3裂,中间裂片长圆形,两侧裂片椭圆形,唇瓣阔卵形,先端有3个浅圆裂片,边缘具缺刻,白色,内面具淡紫红色斑点;侧生退化雄蕊极短或不存在,发育雄蕊1,花丝扁圆形,粗大,具槽;子房下位,卵田形,密被淡黄色绢毛,花柱细长,紧贴于花丝槽内,从药隔中穿出,基部具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膨大,顶端下陷,具缘毛。蒴果圆球形,外被粗毛,萼宿存,熟时黄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
网整理发布。
草豆蔻的简介。生境分布:
草豆蔻生于林缘灌木丛边缘的草丛中或山坡高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主产广西、广东等地。性状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卵圆状多角形,长3~5毫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灰棕色,被一层白色透明的假种皮,背稍隆起,合点约在中央,种脐位于背侧面,种脊为一纵沟,经腹面至合点,破开后里面灰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圆、坚实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山姜素、小豆蔻明。炮制拣净杂质,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草豆蔻),须去蒂,取向里子后皮,用茱萸同于鏊上缓炒,待茱萸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网整理发布。
②《药类法象》:"(草豆蔻)面包煨熟,去面用。"
性味:
辛,温。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禁忌: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湿热,皆不当用。"
②《本草备要》:"忌铁。"
③《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之。"
关于草豆蔻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网整理发布。
115文库 » 草豆蔻的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