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3411白芥子的简介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药材名称:
白芥子拼音:
Bái Jiè Zǐ别名:
界:
门:
科:
十字花科出处:白芥子。
《唐本草》来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生境分布:
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白芥子。网整理发布。
性状 白芥子,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网整理发布。
化学成分:白芥子。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网整理发布。
炮制 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性味:
辛,温。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
③《本经逢原》:"辛,温,微毒。"
网整理发布。
归经 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网整理发布。
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白芥子的图片
白芥子的复方
①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②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③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④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网整理发布。
⑤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⑥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⑦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⑨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白芥子的临床应用
①治好慢性气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个疗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为主,单纯型以天突、中腑、肺俞为主。交替应用。149例患者经1~2疗程,其中单纯型70例,临床治好10例,显效19例,好转24例,无效17例,总见效率为75.7%;喘息型79例,临床治好11例,显效29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见效率84.9%。另据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观察结果,见效率为75.8%,显效率为35%。本药对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见效的快慢和好转的程度来看,以平喘作用较好,多数患者治好后痰易吐出,随之气喘明显减轻,以后咳嗽逐步减轻,但无明显消炎作用。
②治好膝部肿痛
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两研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治好两例,均有效。
白芥子的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 白芥子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刺激作用 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 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
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 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好作用时, 称为抗刺激作用),治好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温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
芥子粉作为调味剂, 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好.
3. 其他作用 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 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
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 呼吸增快.
亦有报告指出,给动物长期喂饲芥属植物可使其甲状腺肿大,此可能由于分泌了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所引起。
白芥子的偏方
原料:
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制法:
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功效:
据报道,治好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见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关于白芥子的功效作用与禁忌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115文库 » 白芥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