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稗子
6733山稗子的简介
山稗子,多年生秃净草本。根茎横走。茎三棱形。叶线形,长30~50厘米,先端长尖,叶鞘秃净。苞片呈叶状,线形,褐色;穗状花序多数,密集形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鳞片淡褐色,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3;囊苞卵形,有短喙,红色。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在宿存的囊苞内。花期春夏。生山坡林边或疏林中。分布西南等地。
药材名称:
山稗子拼音:
别名:
红果莎、旱稗、红稗、水高粱、野鸡稗、红米、野高粱、山小米、土稗子、山高粱。界:
门:
纲:
百合纲目:山稗子。
莎草目科:
莎草科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山稗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
网整理发布。
采收和储藏:山稗子。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网整理发布。
原形态 浆果苔草,多处生秃净草本,高60-150cm。根茎横走,粗壮,丛生,茎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红色、纤维状分裂的叶鞘。叶秆生;叶片线形,革抽,长于秆,长30-50cm ,pa 8-12mm,先端长尖,叶鞘秃净。圆锥花序复出,长5-30cm;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6cm;苞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6cm;雌花鳞片长圆卵形,长约3mm,褐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先端钝,具芒尖,脉1-3。果囊倒卵形,稍长于鳞片,肿胀,浆果状,血红色,脉多数,先端争缩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内。花、果期3-6月。
网整理发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网整理发布。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择肥沃的壤土栽培为佳。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①《滇南本草》:"米:味甘;壳:涩;根叶:苦涩,性微寒。"
②《云南中草药》:"果:甘微辛,微寒。"
归经 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山稗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稗子的功效
山稗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①《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②《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山稗子的作用
①治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或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钱,煎汤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山稗子根二两。红糖、胡椒为引,水煎服。
③治水痘,百日咳,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全草五至八钱。水煎服。
④治麻疹:山稗子果五钱。水煎服。
⑤治脱肛:山稗子果二两。炖猪大肠服。(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网整理发布。
山稗子的图片
关于山稗子的功效与作用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115文库 » 山稗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