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
30 6152白背叶的简介
白背叶,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小,黄色,腋生,花被片6。浆果,近球形。
药材名称:
白背叶拼音:
Bái Bèi Yè别名:
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白背叶。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科:白背叶。
大戟科(Euphorbiaceae)亚科铁苋菜亚科
族:
铁苋菜族(Trib. Acalypheae)网整理发布。
白背叶。属:
野桐属(Mallotus Lour.)网整理发布。
亚属野桐组(Sect. Mallotus)
种:
白背叶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来源 白背叶为大戟科植物白楸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楸又名:白背娘、白背桐、白朴树、白泡树、白面简、白鹤树、白匏仔、白背木、白面虎、白吊栗、野桐、白面戟、木梗天青地白、白毛树、野芙蓉、白林树、橡皮柴、谷皮柴、白桃叶、白面风。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状茸毛。叶互生,圆卵形,长7~17厘米,宽5~14厘米,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先端渐尖,全缘或不规则3裂,有稀疏钝齿,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茸毛,有细密棕色腺体;叶柄长1.5~8厘米,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25厘米,被黄褐色茸毛;雄花簇生,萼片3~4,卵形,外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单生,花萼钟状,具不等的5裂,外被星状茸毛,无花瓣,子房3室,密生星状茸毛,花柱3。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状软刺。籽粒小,圆形,色黑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网整理发布。
生境分布:
白背叶生于山谷、村边、路旁或灌木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寒,无毒。"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主治清热,利湿,止痛,解毒,止血。治淋浊,胃痛,口疮,痔疮,溃疡,跌打损伤,蛇咬伤,外伤出血。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祛风湿,止痛。治淋浊,痔疮,跌打,蛇伤。止痒,消肿。"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复方
①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网整理发布。
②治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固定。(《岭南草药志》)
④治皮肤湿痒:白背叶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⑤治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溃疡: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凋敷。(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跌打扭伤:鲜白背叶适量,捣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白背叶的临床应用
白背叶治好慢性中耳炎:取干白背叶1两研成粗末,加水半斤,置于加盖的瓷盅内,隔水炖2小时以上,去渣,过滤,滤液内加适量防腐剂。用时先将患耳脓水洗净,药棉拭干,再滴入药液,每次3~4滴,每日3次。疗程3~15天。77例经1~12个月随访,治好32例,显效24例,好转21例。
备注本植物的根(白背叶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关于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115文库 » 白背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