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

茵陈蒿

2022-04-06 2787

茵陈蒿的简介

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3mm;叶柔软皱缩,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

药名:

茵陈蒿

拉丁学名 Artemisia capillaries

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网整理发布。

茵陈蒿。

纲:

目:

科:

菊科

亚 科管状花亚科

族:

春黄菊族

属:茵陈蒿。

蒿属

亚 属蒿亚属

组艾蒿组

系亮绿蒿系

拼音:茵陈蒿。

Yīn Chén Hāo

网整理发布。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seedling of Capillary Wormwood, seedling of Virgate Wormwood

别名:

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网整理发布。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本草图经》: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着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

网整理发布。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A. capillaris Thunb. Var. scoparia Pamp.]2.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采收和储藏:

栽后第2年3-4月即可采收嫩梢,连续收获3-4年。

原形态1.猪毛蒿 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根纹锤形或圆锥形,多垂直。全株幼时被灰白色绢毛,成长后高45-100cm。茎常单一,偶2-4,基部常木质化。表面紫色或黄绿色,有纵条纹,多分枝近无毛,幼嫩枝被灰白色绢毛,有时具叶较大而密集的不育枝。叶密集,下部叶与不育枝的叶同形,有长柄,叶长圆形,长1.5-5cm,2或3次羽状全裂,蕞终裂片披针形或线形,先端尖,常被绢毛或上面较稀;中部叶长1-2cm,2次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线形或毛管状,有毛或无毛;上部叶无柄,3裂或不裂,裂片短,毛管状。头状花序极多数,有梗,在茎的侧枝上排列成复总状花序;总苞片形或近于形,直径1-2mm,总苞片3-5层,每层3片,覆瓦状排列,卵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宽卵形,先端钝圆,外层者短小,内层者大,边缘宽膜质,背面绿以,近无毛;花杂性,均为管状花;外层者为雌花5-15,以10-12个为多见,能育,柱头2裂,叉状,伸出花冠外,内层国两性花3-9,先端稍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有时带紫色,下部收缩,倒卵状,子房退化,不育。瘦果小,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0.7mm,具纵条纹,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网整理发布。

2.茵陈蒿 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根分枝,常斜生,或为圆住菜而直生,但不呈纺锤状。茎常数个丛生,斜上,第1年生长者常单生,基部较粗壮,木质化程度较狸毛蒿为强。有时中部毛管状小裂片较前种细弱挺直而长,可达2.5cm。外层的雌花4-12个,常为7个左右。瘦果较前种的稍大,长可达1mm。其余匀与猪毛蒿相似。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旷野、路旁及半干旱或音湿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路旁,草原,黄土高原和荒漠边缘地区。

2.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砂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

资源分布:

1.茵陈蒿分布几遍全国。

2.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陕西、台湾、四川等地。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功效

网整理发布。

性味:

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④《珍珠囊》:"苦甘。"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茵陈蒿的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

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茵陈蒿的图片

茵陈蒿的复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关于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115文库 » 茵陈蒿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茵陈蒿

    茵陈蒿,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茵陈蒿的简介,茵陈蒿的图片,茵陈蒿的复方,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

    2023-04-23 17:27:57
    0
  •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中药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方剂名,组成,用法,功效,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去...

    2023-04-23 16:40:34
    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